氨基COF配體是一類以氨基功能團為核心、通過共價鍵連接輕元素(如C、O、N、B)構建的有序多孔晶態材料,其高度規整的孔道結構和可調節的化學性質使其在多個領域展現出d特優勢。通過動態共價鍵形成可逆連接,賦予其高度有序的多孔結構。這種結構不僅具備高比表面積,還能通過模板合成法精確控制形貌和尺寸,例如以氨基COF為模板制備的2D核殼結構材料,可實現微納米尺度的均勻分散,顯著提升溶液穩定性。此外,氨基的引入增強了材料的化學穩定性,使其在強酸/強堿環境中仍能保持結構完整,同時不含金屬、重量輕、成本低的特點進一步拓展了其應用潛力。
一、環境治理與污染控制
1.放射性核素吸附
氨基COF在核廢料處理中表現出突破性潛力。例如,青島大學團隊開發的TpPa-TDI-AEP材料通過胺基修飾,對放射性碘(如¹²?I)的吸附容量達到1570.50 mg/g,是未修飾COF的5倍。其機制源于氨基與碘分子形成電荷轉移復合物,并通過p嗪環穩定高氧化態碘化物(如I??)。這種材料在核廢水處理中不僅吸附效率高,且可再生循環使用,為核能安全利用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。
2.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去除
針對全氟化合物(PFCs)等“永9化學物”,球形氨基COF(COF-NH?)通過氨基與PFCs碳鏈上的氟基、羧基形成多重氫鍵和靜電作用,實現高效吸附。實驗顯示,該材料對珠江水樣中5種PFCs的萃取效率達91.76%~98.59%,且重復使用5次性能無顯著下降,有望替代傳統固相萃取填料。
3.重金屬與有機砷協同處理
氨基COF可同時實現檢測與吸附雙重功能。例如,胺肟功能化COF(AO-COF)對有機砷化合物(如羅沙胂)的熒光檢測限低至6.5 nM,吸附容量高達787 mg/g。其熒光猝滅機制源于氨基與砷s鹽的強氫鍵作用,而吸附則通過胺肟基團的配位能力實現,為工業廢水中有機砷的原位監測與凈化提供了一體化解決方案。
二、能源轉化與催化
1.光催化產氫與CO?還原
氨基COF在光催化領域展現出優異性能。四川大學團隊開發的COF-954在可見光下析氫速率達137.23 mmol g?¹h?¹,且在天然海水中仍保持191.70 mmol g?¹h?¹的高效產氫能力。其機制在于氨基增強了光生電荷分離效率,并通過π-共軛結構擴大光吸收范圍。此外,河北大學團隊設計的D¹-A-D²型氨基COF(Co/Cu?-TPA-COF)在光催化CO?還原中,通過氨基調控活性位點局域電荷,實現合成氣(CO/H?)比例的精準調控,CO選擇性超過90%。
2.電催化二氧化碳轉化
武漢大學鄧鶴翔團隊通過氨基連接的COF-300-AR與銀電極構筑協同界面,實現CO?電還原的高選擇性(CO法拉第效率>90%)。氨基不僅穩定了銀納米顆粒的分散性,還通過仲胺基團定向引導CO?分子的吸附與活化,為高效電催化提供了分子尺度有序界面。
3.碳捕集與濕度調控
針對傳統胺基材料在潮濕環境中易流失的問題,Yaghi團隊開發的COF-709通過C-S鍵將聚乙烯亞胺(PEI)共價錨定在COF孔道中。該材料在75%濕度下CO?吸附量提升2.58倍(達1.24 mmol/g),且循環10次無性能衰減。其機制在于濕度促進氨基與CO?形成碳酸氫鹽,同時C-S鍵的化學穩定性徹d解決了胺流失難題,為直接空氣捕集(DAC)技術提供了革新方案。
三、智能傳感與生物監測
1.植物生理狀態實時感知
福建農林大學團隊將氨基COF制成柔性濕度傳感器,用于監測番茄葉片蒸騰信息。該傳感器靈敏度達0.8399 nA/%RH,可在10種非生物脅迫下實時追蹤葉片濕度與溫度變化,并通過元啟發式算法預測未來生理趨勢。這種可穿戴設備為精準農業提供了全新工具,例如在干旱預警中響應時間僅需2秒,顯著優于傳統監測手段。
2.多模態環境監測
氨基COF的親水性與導電性使其適用于多參數傳感。例如,胺肟功能化COF可同時檢測水中重金屬離子(如Hg²?)和有機污染物(如染料),通過熒光信號與電阻變化實現雙重響應。其在復雜水樣(如海水、河水)中的檢測穩定性證明了實際應用潛力。
四、新興交叉領域探索
1.復合材料界面工程
氨基COF可作為“分子膠水”增強異質材料間的協同效應。例如,將氨基COF與金屬氧化物(如TiO?)復合,可通過氨基與氧化物表面羥基的氫鍵作用提升界面相容性,使復合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有機污染物中的效率提高3倍以上。
2.極d條件下的穩定吸附
氨基COF的化學穩定性使其在強酸強堿環境中仍保持性能。例如,氨基連接的COF-300-AR在濃鹽酸(pH=1)和氫氧化鈉(pH=14)中浸泡7天后,晶態結構與吸附容量無明顯變化,適用于工業酸洗廢水或堿性電鍍液的處理。